【前言】
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事儿,咱们国家在军事安全上得加把劲儿,所以就向苏联借了86亿的外债。那时候,咱们和苏联还是铁哥们儿,结盟得好着呢。但日子一长,国际局势一变,咱们和苏联的这层友好关系也就跟着起了变化。
1960年的时候,咱们国家为了守住自己的主权,坚持走自己的路,跟苏联的关系就闹僵了。
两国之间的交情断了,那肯定得扯上财务上的麻烦。那么,咱们国家刚建立那会儿,欠下的那些钱到底是怎么分类的呢?中国到底是怎么把这86亿的天文数字给还清的呢?
【一、从一穷二白到身怀巨债】
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虽然跟苏联关系挺好的,但我们其实并没打算向他们借钱。
这86亿的大钱,主要是从抗美援朝那场大战里挣来的。
1950年那会儿,朝鲜半岛被美军炮火轰炸得乌烟瘴气,到处都是战火的味道,老百姓吓得四处乱窜,忙着逃命。
中国跟美国是邻国,结果也被美军给骚扰了。我们多次警告他们,叫他们别越过那条“三八线”,可他们反倒越来越嚣张。这样一来,我国的国防安全可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考虑到历史因素,就是日本以前拿朝鲜半岛当跳板来攻打中国,再加上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中国得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这两方面原因让中国不得不出兵抗美援朝,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威胁。
一批批队伍跨过鸭绿江,咱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赶往朝鲜前线,跟美国军队打了三年你死我活的仗。
那时候咱国家的军队是个啥状况呢?因为新中国才建起来没多久,咱们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很低,军火库存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装备也都挺老旧的。
这种情况下,就算咱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有着铁打的意志,最终能够扭转局势取得胜利,那也肯定是双方都损失惨重,没哪个能全身而退。
我国的领导层心里也明白这个理儿,考虑到还有个同样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苏联,他们就打定主意去找这个国家帮帮忙。
苏联这个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肯定不愿意美国的小算盘打响。要是让以美国带头的“联合国军”在朝鲜胡来,把朝鲜给整没了,那苏联自己的利益也得跟着遭殃。
要赶紧采取行动帮忙,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少。现在咱们国家求助,刚好苏联也需要这个。苏联的领导们好好琢磨了一番,给咱们推荐了好多先进的武器,但说了不能白给,得咱们花钱买。
那时候,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啥都得从头开始,手头紧得很。财政经济都不宽裕,没办法,咱们只好跟苏联商量,看能不能租他们的军火来用,好让我们的志愿军少牺牲些人。
搞定具体的援助项目后,苏联那边说了,1950年的军火得全额付钱,但从那以后几年,军火都只收一半的钱。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苏联不光给了咱们别的帮助,还陆陆续续送来了23个空军师和60个步兵师的装备。这些装备帮咱们在战场上更有底气了。虽然里头有些是老家伙,就是苏联二战时候用过的枪炮,还都是修修补补过的,但就算是这样的武器,对咱们在朝鲜打敌人后方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难道说买军火就砸进去86亿了?但其实,这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里头,军火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其他好多开销呢。
在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不光是送来了急需的军事物资,还帮我们组建了全新的空军力量。就这样,我们国家有了第一批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打仗花的钱总共有30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就是13亿。
过了3年,抗美援朝的大事儿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咱们中国的厉害。那时候的中国,虽说还像个刚出生的娃娃,但在国际上也算站稳了脚跟。为了能让国家更好地发展,更上一层楼,咱们国家的领导人决定,再去找苏联大哥帮帮忙,要点物资支持。
苏联之前因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已经和我们有了交往。朝鲜战争那场算是“站稳脚跟”的大战,更是让咱们两国的来往多了起来,关系也越来越铁。
说起咱们国家那时候,为了搞活经济,让新中国走上工业化的大道,咱们很快就跟苏联签了一大堆经济合作协议。
“亲兄弟之间也得把账算清楚”,苏联不可能平白无故给我们东西,肯定得我们用钱去换。这个要求不过分,对我们来说,更像是尊重和帮忙。而且,这笔钱其实也并不算太贵。
算下来总共是24亿卢布,大概相当于25亿美元的样子。
另外有个债务来源,是在咱们国家收回旅顺军港那会儿,为了跟苏联搞好关系,在军备物资上达成合作,结果又跟苏联欠下了一笔债。
1955年的时候,苏军全部离开了旅顺,旅顺港这才又回到了咱们国家手里。这之前差不多有十年,旅顺港都是租给苏军用的。苏联在那放了好多军事装备和东西,还有一些大型武器。
苏联觉得那些固定的设备和军备物资搬运起来挺费劲,为了省事,他们就想着干脆把这些都算算账,折合成了9.8亿美元,转手卖给了中国。
那时候,中国手头紧,钱不够花,所以就决定先欠着苏联的账。一回回欠下来,最后中国欠苏联的钱竟然堆到了86亿这个大数目。
【二、没有绝对的盟友】
从1960年起,中苏两国的关系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主要是因为在主权和独立自主的问题上有了不同的看法,这让两国之间产生了隔阂,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
关键时期发生在赫鲁晓夫接任苏联第三任领导人那会儿。
从1956年起,赫鲁晓夫就一直在动手脚,把斯大林的一切都给否定了。他不再让共产党当头儿,老百姓心里头慌得不行,思想也乱套了。咱们中国对赫鲁晓夫这套做法那是相当看不懂,也坚决不答应他一股脑儿地抹黑斯大林带着苏联党和人民搞社会主义的那些事儿。
原本紧密的关系现在出了问题,两人看法不再一致,加上后来苏联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手段,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大了。
这是观念上的一个不同点。
在政治立场上,赫鲁晓夫接替了斯大林的位置后,他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三平方针”,说的就是“平稳转变”、“平等竞争”和“和平共存”。
“三和路线”表面上讲的是追求和平,好像是为了全球着想,但其实骨子里就是想让苏联和美国联手来控制全世界。
在赫鲁晓夫看来,全球就苏联和美国两大巨头,其他国家都得靠边站,算是他们的小跟班。谁要是选了抱苏联或美国的大腿,那就得听这两大国的,以他们马首是瞻,老老实实听话。
赫鲁晓夫那霸道的行为,愣是把苏维埃共产党搞成了社会主义阵营里的“老大哥”。
如果你是个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那就得按他的规矩来,非得遵从那个既定的方针不可。在外交上,也得跟着苏联的步伐,自己甘愿排在后面,凡事得替苏联的利益着想,甚至得为它的利益做出妥协。
这种霸道至极、毫无道理的要求,咱们中国,一直讲究的是自立自强,肯定是没法答应的。
到了1958年,4月和7月那会儿,两人关系彻底闹掰了,问题出大了。
那时候,苏联没跟中国商量,就自己当起了“老大”,硬要用命令的方式,在中国地盘上建个他们说的“长波电台”,说是能帮咱们传递信息。另外,他们还打算在中国弄个“联合舰队”。
中国对赫鲁晓夫那点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这摆明了就是他在试探咱们。他心里清楚,中国可不是那些苏联的小跟班能比的。这次,他就是想瞅瞅咱们会咋回应。
中国是个大国,不怕拒绝了苏联之后会没办法应对,所以很干脆地就拒绝了。
赫鲁晓夫根本不当回事,心里头觉得自己老大了,觉得新生的中国肯定离不开苏联,所以坚信中国不敢不答应苏联的要求。
不过,面对苏联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中方直接拒绝,这让苏联方面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这事儿直接引发了中苏关系的恶化,成了两国交恶的起因。
说白了就是人心太贪,赫鲁晓夫老想着建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想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捏在手里,像摆棋子一样,给每个国家分配不同的差事。
在工业领域,苏联一门心思觉得自己应该当老大,专挑重工业这块大蛋糕来啃,而把轻工业和农业这些活儿,甩给小国家去扛大旗,让它们来帮忙撑着。
军事方面,苏联打算在很多国家建军事基地,并派兵驻扎。这么做,不光是为了跟美国较劲,更重要的是能牢牢掌控住这些国家。
在政治方面,苏联更盼着别的国家都听它的指挥。
在这样的布局里,苏联好像给那些跟着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分好了位置,安排得挺清楚。
不过,要是真按苏联那套来办,那可就算是掉进火坑了,主权没了,之前咱们费老大劲跟列强解除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到头来也成了空谈,跟闹着玩似的。
中国绝不会轻易放手自己的主权,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我们自己的主权,中国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苏联的梦想挺吸引人,但在中国这边,这计划恐怕是行不通的。
赫鲁晓夫掌权后,中苏关系因为好多事情一下子就变差了,之前还挺和平的边境,立马就变得紧张起来。
在我国碰到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陷入低谷那会儿,苏联说要再给我们“搭把手”,但他们心里头打的算盘是想让我们放弃自力更生的路子。
1961年,赫鲁晓夫刚当上苏联的头儿没多久,他就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封信。信里头,他说想帮咱们国家渡过难关,还大方地说要白送咱们50万吨的古巴糖,外加100万吨粮食。
但国家的前进步伐不能仅着眼于眼前,咱们国家的领导人有远见,谢绝了苏联的帮助,下定决心熬过这段困苦时光,就是为了赢得完全的自立自强。
回头看看历史,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给咱们的大力帮忙,那真是帮了大忙。有了他们的支持,咱们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那是飞跃前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不,中国很快就从农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工业强国。
但中国的领土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是苏联胆敢有半点觊觎的念头,中国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三、团结一心,全民还债】
都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为了避免其他国家说三道四,咱们国家只能“省吃俭用”,自力更生去克服困难。
曾经亲密无间的盟友关系破碎了,以前的好伙伴现在跟仇人似的,互相不理不睬,就像陌生人一样。
两国关系闹僵后,咱们和苏联之间的两百多个科技合作项目就停了,连核武器工程那些重要的研究也给叫停了。
那时候,国家对科研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苏联突然把技术人员和专家都撤走了。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项目只能先放一边,所有的计划都得从头开始弄。
更让人头疼的是,不光是这事儿,苏联把他们在中国的科技人员和专家撤回去,只是他们跟咱们关系破裂的一个手段。两边儿的分歧越来越大,苏联还拿咱们欠他们的债来说事,想以此威胁咱们。
要赶紧摆脱苏联的束缚,现在还债这事儿真的拖不得了……
经过这回事情,毛主席心里打定主意,说啥也得赶紧把欠苏联的钱给还了。可那时候,天灾人祸真是不断,自然灾害一个接一个地来,全国粮食供应也出了问题,大幅减产。这样一来,新中国碰到了成立以来最头疼的经济难关。
这种情况下,想要赶紧把欠苏联的钱还上,怕是力不从心,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尽管生活再不容易,咱们还是得坚持走自力更生的路。咱们中华民族历来讲信用,有傲骨,有句老话讲得好,“哪怕不吃白面馒头,也得争那一口气”。全国人民都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只要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难关总能挺过去。
于是,整个国家都动员起来,大家一起努力还债。
但仅有这些仍然不足,除了使用金钱,我们还采取了用实物来顶替的方法。
跟苏联谈过后,我们国家就正式定了两种新的还债方式,除了现金,还有另外两种。
第一种方式,就是说咱们国家那些品质好的农产品可以用来还债。
六十年代,咱们国家的经济挺落后的,基本上还是靠农业撑着,工业产品少得可怜。那时候,拿农产品来还债,也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苏联能答应咱们这种还债法子,关键原因是他们那儿太冷,冻土多得几乎到处都是,地根本不适合种东西。这样一来,他们在种很多农产品上,也没啥优势可言。
当然,他们并不是啥都收。咱们国家给出的鸡肉、猪肉、鸡蛋、苹果这些农产品,苏联那边可有他们的严格标准呢。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里都琢磨着能多还点就多还点,于是全国上下都铆足了劲儿,一门心思扑在农业生产上。
河南省是个典型的例子,它是粮食和猪肉生产的大户。在那段为期三年的艰难日子里,郑州市的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都会杀掉大约五千头猪。但这些猪可不是为了上市卖的,而是为了帮国家还债。
有毅力,有闯劲,可这种农作物用来还债的办法既辛苦又没效果。
而且,苏联并不会全盘接受我们送去的农产品,他们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合格的就会被退回来。再说,那时候农产品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贝疙瘩,我们自己都紧缺呢。用这种方式还债,简直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还能有啥更靠谱的办法呢?
另一种方法,就是用咱们国家那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来偿还债务。
咱们国家地方大,啥资源都有,地下埋着好多宝贝矿产。跟农产品比起来,矿产那价值可高多了,品质还相对稳定。用它来还债,能省下好多冤枉钱。
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咱们国家刚成立那会儿,工业底子还比较薄,对矿产品的需求没那么迫切。
苏联那边,工业底子厚实,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根本没法拒绝这么一大块肥肉,毕竟那些大型工业矿石的需求量大得很,想不动心都难呐。
关于这个方法,咱们国家和苏联那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商量好后,咱们政府立马就派了人去各地查看,找地方,然后动手开采矿石。
新疆的可可托海矿区被中央选定为还债的一个重要地点。政府一声令下,新疆的冶金局长立马亲自上阵,带着矿区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投入到了一场“稀有金属大开采行动”中。
就算冬天冷到零下四十度,可可托海矿区的工人们也毫不退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顶着刺骨的寒风,忙着打炮眼、搞爆破,没日没夜地挖矿。在还苏联债务这事儿上,他们开采的矿产占了足足35%,这可是个大数目,为国家的发展真是立下了大功。
用实际的东西顶替钱,再用矿产来顶替钱和农产品,这种做法真的帮了我们国家大忙,还债的负担轻了好多,还钱的日子也提前了好几年。矿产成了大头,省下来的农产品就让老百姓在日常中用掉了,这样既改善了大家的生活,又解决了债务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1965年那会儿,咱们国家只用了短短五年,就把欠苏联的86亿大块头债务给还清了。这下可真是“一身轻松”,咱们中国靠自己站起来了,自力更生,走起路来也更有底气了,啥后顾之忧都没了。
【结语】
国家间不存在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回望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雨历程,咱能明白,中华民族的复兴壮大,离不开全体人民的齐心协力。只要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个儿动手,一块儿拼搏,那以后的路,再大的难关咱们也能迈过去,再狠的灾难咱们也能挺过来,再强的敌人咱们也能打败。
众人齐心力量大,咱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全靠老百姓自己努力来实现。
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